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山南市桑日縣曲鬆縣:家園更美麗 日子更美好

張琪 胡榮國 狄碎虎 趙越 史金茹 旦增平措
2023年12月03日09:59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山南市桑日縣和曲鬆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服務群眾的一項民心工程,壓實領導責任,堅持系統謀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干淨整潔有序的美麗農村環境已然形成。

  村裡有家“綠色銀行”

  在山南市的一些村子裡,用垃圾可以換商品,聽說這樣的新鮮事,記者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在桑日縣白堆鄉許木村村委會,一間房屋門口挂著的綠色牌匾格外引人注目,上面用漢、藏“雙語”寫著“白堆鄉許木村可回收垃圾兌換超市”。超市的貨架上有洗潔精、毛巾、暖瓶等日用品,也有編織袋、鐵鍬這樣的生產用具。

  “對於群眾帶來的可回收垃圾,我們先分類稱重,然后根據市場價進行價值換算,再進行積分登記,這樣就相當於在咱們超市存了一筆錢,這筆錢可隨時換取超市裡的商品。”許木村第一書記龐琳琳介紹。

  說話間,幾位村民拉著裝有塑料瓶、硬紙板的小車陸續來到村委會。龐琳琳和另外兩名村委會工作人員馬上忙活起來。由於村民們當天沒有需要兌換的商品,龐琳琳分類稱重打包完,就把他們的積分進行了登記。

  許木村黨支部書記普布扎西說,以前村裡一開完大會或者農忙季節一過,到處都是飲料瓶,現在都看不到了。可回收垃圾兌換超市的開設,不僅給群眾生活提供了便利,還使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善。

  今年以來,桑日縣針對農牧區垃圾處理覆蓋面不廣的短板,積極探索創新方法,實施“綜合大積分”兌換激勵措施,鼓勵動員群眾參與但不限於垃圾回收、衛生清潔等實踐,在白堆鄉許木村等6個先行試點村建成並投入使用“垃圾兌換超市”,其余村居正在有序推進,后續將逐步在全縣展開,“文明綠色銀行”機制在桑日縣逐步建立。

  牛羊有了“集體宿舍”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桑日縣白堆鄉仁青崗村原本是個落后的小村庄,牛羊滿村跑,牛糞、垃圾隨處可見。

  近年來,該村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項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2023年投資2278萬元在村庄周邊修建了3處集中式人畜分離點,全村69戶每戶一間,使村裡所有牲畜都住上了“集體宿舍”。

  記者在仁青崗村看到,一排排新建好的水泥圈舍,每個都有一間用來貯存草料的房間和一個圈養牲畜的小院,圈舍旁配套修建了很大的堆肥池,產生的牲畜糞便將在這裡集中堆肥。

  今年以來,桑日縣依托人畜分離工程項目規劃,在全縣范圍內實施集中分離式牛羊圈建設項目。截至目前,仁青崗村、塔木村、江塘村3個村已完成工程建設並投入使用,余下各村已完成整體建設工作,將在年內全面竣工。屆時,全縣鄉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將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

  桑日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李成福說:“實施人畜分離特別是集中分離,是改變農牧區臟、亂、差面貌的重要途徑,有利於大幅降低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概率,保持村庄街道的干淨整潔,有利於農畜產品從家庭自主、分散加工向集中經營、集約加工轉變,有利於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家家爭當“最清潔戶”

  曲鬆縣邱多江鄉宗須村是距離縣城最遠的純牧業村。一直以來,在大家的印象中,牧區的衛生狀況比農區差,而如今的宗須村卻改變了人們的刻板印象。

  走進村民平措卓瑪家,“最清潔聯戶家庭”的流動錦旗格外顯眼。這戶普通的三口之家,室內窗明幾淨打掃得一塵不染,室外院落干淨整潔物品擺放有序。

  近年來,曲鬆縣制定“一年打基礎、兩年抓鞏固、三年大變樣”的人居環境整治總目標,在全縣大力開展村庄清潔行動、示范樣板村創建等工作。今年,該縣全面實行“每周一小掃、每月一大掃”制度,確定每周一及每月25號作為村庄清潔日,有組織地開展村庄清潔行動。

  為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該縣還在全縣深入開展季度“流動紅黑旗”、年度“紅黑榜”評比制。5月6日、8月4日分別召開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表彰大會和曲鬆縣拆違治亂美化村容村貌“集中攻堅”專項行動部署會,設立縣級獎勵資金及鄉村獎懲金,並對2個“優秀鄉鎮”、2個“后進鄉鎮”、5個“先進村”、5個“后進村”和10戶年度“十佳最美家庭”進行獎懲,充分激發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新動能。

  通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曲鬆縣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村民環衛意識普遍提高。2022年,該縣被評為“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2021年,邱多江鄉瑪如村成功創建自治區級干淨整潔示范村﹔2022年,曲鬆鎮瓊嘎村、下江鄉下江村成功創建自治區級幸福宜居示范村,曲鬆鎮東嘎村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美麗休閑示范村,曲鬆鎮曲鬆村成功創建全國美麗宜居村庄示范村。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