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來襲 豐收在即 雪域的果園將迎來“高光時刻”

瓜果飄香,豐收在望。眼下,西藏七市地的各個種植基地裡碩果累累,滿園飄香。經過春播夏耕的辛勤勞作,種植戶們滿懷喜悅,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豐收季。山南市桑日縣汁多味甜的葡萄、拉薩市達孜區沉甸甸的無花果、阿裡地區札達縣鮮紅脆甜的蘋果、林芝市察隅縣的軟籽石榴……此時的雪域高原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葡萄種植托起鄉村振興夢
日前,記者來到了位於山南市桑日縣塔木村的超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帕竹葡萄採摘園。園內早已是果香四溢,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果穗緊密,挂滿枝藤,摘一顆放進嘴裡,甘甜爆汁,葡萄味濃郁。據了解,桑日縣超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始建於2011年,由曲水榮順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桑日鎮塔木村進行葡萄種植試驗,試種面積15畝,2014年,試驗獲得初步成效。2015年,經充分論証,基地嚴格篩選保留了超高海拔A、赤霞珠、美樂、陽光玫瑰、北冰紅等9個適應桑日氣候條件的品種,開始大面積種植。
今年,帕竹葡萄採摘園的收成格外喜人,葡萄總產量約1000噸,總銷售金額預計突破1000萬元。據帕竹葡萄採摘園相關工作人員王姝介紹,今年的葡萄銷售可帶來約300萬元的收益。此外,該採摘園建有自己的葡萄酒庄,今年約有800噸葡萄用於釀酒,因葡萄品質好,釀出的葡萄酒口感醇厚,受到了區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王姝告訴記者:“我們的葡萄酒主要在西藏自治區內銷售,部分銷往區外各大城市,今年預計銷售葡萄酒5萬支,收益預計可達800萬元。”
桑日縣帕竹葡萄採摘園相關負責人和志榮告訴記者:“目前,葡萄園的種植面積已達到8500畝,主要分布在絨鄉扎巴村、卓吉村、吉榮村,桑日鎮塔木村、奴卡村、洛村,白堆鄉藏嘎村等雅江兩岸3個鄉鎮、7個行政村,帶動了不少周邊的村民就業。”
在葡萄園內,記者遇到了正在給葡萄修枝的赤康村村民索朗邊巴,“我是2020年開始來這裡工作的,在這兒學到了葡萄種植和養護的技術,平時我也會帶著同村的其他村民來這裡工作、學習葡萄養護技術。”
來葡萄園工作之前,索朗邊巴常在外面接一些散活兒,離家遠不說,掙得也不多,如今有了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他格外珍惜。“這個工作離家近,方便我照顧家裡,收入也比以前打零工高,而且比較穩定。”索朗邊巴笑著說,“現在每個月能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資,在這裡工作3年多,我已經給我的女兒存了些積蓄了。”
和志榮告訴記者,為了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葡萄種植採摘園會接納老年人、學生等群體來工作,“有的獨居老人生活過得比較拮據,也有一些放暑假回來的孩子想賺錢補貼家用,我們都會同意他們來葡萄園工作,每天結100元至150元不等的工資。”下一步,桑日縣帕竹葡萄採摘園將繼續立足當地資源優勢,計劃將葡萄採摘園擴大至10000畝,充分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帶動更多周邊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漢藏夫妻的“甜蜜”致富路
拉薩市達孜區純淨生態採摘園也在金秋十月迎來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走進採摘大棚,沉甸甸的無花果早已挂滿枝頭,掰開一個,鮮甜的果香直沖鼻腔,令人垂涎欲滴。“現階段我們採摘園的無花果和小黃西紅柿都可以採摘了,還有少量百香果也已經成熟。”張濤和妻子忙著手中的工作,他們一邊採摘無花果,一邊將其打包裝箱。“這些無花果一部分是個人訂的,一部分是水果店訂的。”張濤說,“每年這個季節就會有很多老顧客和水果店找我預訂無花果、小西紅柿等,多的時候一天要打包上百箱水果。”
記者了解到,張濤來自山東梁縣,而他的妻子拉姆則是土生土長的恰村村民。2004年,張濤和拉姆走進了婚姻殿堂,隨后的日子裡,二人相敬相愛,在2017年創建了屬於他們的純淨生態採摘園,該產業園於2018年正式運營,共佔地15畝,建有8個現代化溫室大棚,目前已成功種植無花果、百香果、桑葚、草莓等多種水果。同時,張濤夫婦還在積極試驗種植木瓜、楊梅、葡萄等水果。
張濤告訴記者,該採摘園正式運營的同時,他們夫婦成立了純淨生態農牧民種植專業合作社,主動邀請當地村民加入,為村民們傳授種植技術、提供就業機會。張濤說:“我們的採摘園成立至今,一直積極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像大棚改造、升級擴建、除草等工作,我們會首選周邊村民來做,為村民帶來土地流轉收入和務工收入。看著大家的日子在我倆的帶動下越過越紅火,我和拉姆心裡都特別高興。”
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張濤和拉姆夫婦二人也在辛勤付出的過程中迎來了回報。看著滿園的無花果,張濤難掩喜悅,他告訴記者:“我們掌握了無花果高原種植的技術和無花果全年不間斷反季節生產種植技術,全年都能採摘無花果。”全年的採摘期也意味著收入的增多,張濤和拉姆靠著這座充滿二人心血的採摘園,過上了期望中的小康生活。“下一步,我們計劃把無花果產業做大做強,不光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也要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讓大家的日子都越過越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