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努力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專訪中國農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慶

2023年08月23日10:55 |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小字號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人民網人民視頻,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李海霞。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關鍵之年。作為金融服務機構,始終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優勢職能主動作為,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農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慶,請他談一談相關話題。林行,您好,首先請您跟人民網的網友們打個招呼。

林慶:人民網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圖為中國農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慶接受人民網西藏頻道專訪

主持人: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也多次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農行西藏分行在服務西藏“三農”工作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林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農行姓農,服務三農是我行的主責主業。今年以來,我行在服務三農和服務鄉村振興方面,主要採取了幾項措施:

(一)加強統籌部署,探索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我行制定服務鄉村振興三年規劃,明確了12個方面的要求,確定了10大制度保障體系。出台了《關於全面做好2023年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工作意見》,明確了五個方面26項重點工作,這是農行西藏分行連續19年以全行“1號”文件形式安排部署“三農”工作。積極探索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新模式,在山南市錯那縣覺拉鄉扎洞村、日喀則市上亞東鄉汝丙崗村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村試點建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3月末,全行已脫貧縣貸款余額1418.06億元,較年初增加102.79億元﹔農業貸款余額331.61億元,較年初淨增33.95億元。

(二)抓住重點領域,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圍繞高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制定高原特色產業金融服務方案,創新推出“牦牛產業貸”“青稞產業貸”“生豬活體抵押貸”等特色產品,重點支持青稞、牦牛、藏羊、藏豬、藏藥材等高原生物產業發展,支持無公害蔬菜、高原水果、青稞良種等基地建設,支持“冬游西藏”“文創西藏”等文化產業發展,以及農業大縣、牧業強縣、旅游名縣的縣域支柱產業發展。2020年以來,累計發放特色產業貸款30.62億元,余額18.66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鄉村產業貸款余額353.77億元,較年初增加36.59億元。

(三)加大創新力度,豐富農戶信貸產品和服務載體。圍繞西藏的特殊性,創新推出了朗朗上口老百姓一聽就懂的藏豬貸、藏雞貸、藏羊貸等“惠農e貸”的產品,這些產品實現了線上授信、批量審批、手機掌銀自助申請,貸款申請秒到老百姓的賬戶中。截至2023年3月末,我行已累計發放“惠農e貸”41.30萬筆、貸款金額接近400億元,貸款余額達到了261.46億元。聯合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創新推出農牧戶“四卡”增信擔保貸款,截至2023年3月末,貸款余額達2.88億元,貸款戶超過了2000戶。

(四)強化科技賦能,全速推進“智慧鄉村”建設。在東嘎等14個行政村建設智慧鄉村示范點﹔在林芝和山南兩市三縣完成智慧鄉村綜合服務平台建設,覆蓋行政村139個。網點超櫃、叫號機及自助服務終端投產藏語言功能,老百姓聽得懂。全面開通電子社保卡掃碼購藥服務,智慧黨費、智慧停車、智慧醫療、智慧社保等“智慧+”場景項目全面啟動並向縣域滲透,我們現在打造縣域互聯網高頻場景318個。全面實施“掌銀發展工程”,為農牧民推出掌上銀行藏文版專區,推出“鄉村版”掌銀和老年“大字版”掌銀,讓老百姓和老年人用得明白,看得清楚,建成掌上銀行村5270個。截至2023年3月末,全行縣域掌銀客戶已經接近了140萬戶,佔全行掌銀客戶數75%以上。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今年咱們一直在說發展實體經濟,提振消費信心,農行西藏分行在支持西藏實體經濟發展中如何展現擔當作為?

林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到,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農行西藏分行強化自己的政治屬性,發揮我們的獨特作用,聚焦西藏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精准發力,我們為實體經濟“輸血”“造血”。

(一)加大資源傾斜力度。積極向總行爭取差異化政策,加大對西藏實體經濟發展的信貸投放力度。我們在信貸規模、業務授權、費用匹配、貸款利率等方面向實體經濟領域傾斜,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截至今年3月末,實體貸款淨增超過了115億元,創歷年來的新高。

(二)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國家“十四五”支持西藏重大項目,緊跟自治區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藍圖規劃,加大對交通、能源、生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了川藏鐵路等一批區域重大項目快速推進。今年一季度,累計投放重大項目貸款54.03億元。

(三)抓大不放小,做好普惠金融服務。出台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實施意見等多項制度,對小微企業客戶推廣“信貸1+N”多元化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及企業主提供包括信貸、結算、私人銀行、投資理財、國際業務在內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強化“納稅e貸”“抵押e貸”“續捷e貸”“保理e融”等線上產品的本地化改造和推廣。一季度累計發放各類小微企業貸款32.43億元,普惠貸款余額達到了135億元,支持客戶超過了2萬戶。落實減費讓利政策,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截至今年3月末,已為小微企業減費讓利1300萬元。

(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認真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擴大綠色金融業務規模。加大清潔能源、綠色工業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支持了大古、如美等10多個水電開發項目﹔加大優質文旅產業支持力度,助力生態旅游發展﹔加大綠色有機農業、林下資源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截至3月末,我行的綠色信貸余額274億元,較年初增長45億元,增速達19.71%。

主持人:農行在西藏分布規模廣、網絡也廣,員工人數最多,憑借優質的金融服務,也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農行在服務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慶:始終把握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找准國家戰略和西藏發展結合點,聚焦自治區黨委“四件大事”,“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主動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力助力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身處邊疆民族地區,我們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連續四年開展愛國主義和反分裂斗爭教育,今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是“堅決扛起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政治責任,始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力爭創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去年,我們提煉發布了“忠誠、為民、擔當、進取、合規、團結”的新時代高原農行人精神,用獨特的企業文化凝聚起全行服務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發揮好我們全行一共有540個黨組織、3800多名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反分裂斗爭的橋頭堡、民族團結的工作隊、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二)強化政治責任,推進金融戍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在區內金融系統中率先出台了《關於支持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全力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總行給予西藏6個方面15條優惠政策和43項具體政策清單,政策力度之大,屬近年來首次。農行西藏分行出台“金融戍邊”實施意見,明確了5個方面28條舉措,在機制、制度、機構、產品、資源、人員等方面全方位推進“金融戍邊”工作。在21個邊境縣設立了116個物理網點、31個自助網點。截至2023年3月末,邊境縣貸款余額達192億元,支持邊境農牧民貸款128億元。創新推出“鄉村振興·固邊貸”產品,年累計發放貸款12.38億元,余額達29.81億元,實現21個邊境縣全覆蓋。

(三)聚焦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投放。始終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於”,充分運用總行給予的特殊政策和資源,聚焦鄉村振興、實體經濟、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民生金融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拓展金融覆蓋面,滿足社會各個層面的金融需求,助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截至今年3月末,農行西藏分行累計發放貸款280億元,貸款淨增長超過100億元,貸款總量超過1400億元,實現了信貸投放的雙突破。我們的貸款有70%以上是投入了普惠、民營、小微、三農、消費等社會經濟的薄弱環境和民生領域。

(四)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制定了“綠色銀行”和“綠色網點”的建設規劃,主動承建了拉薩南北山“金穗生態林”綠化工程造林計劃,整個面積達到了3490畝,助力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助力解決西藏就業問題,2020年以來,累計招收了1050名新員工,其中西藏籍大學生超過800名,預計我行在2023年底用工總量將達到5500人左右。助力本土產品銷售,構建“益農融商+興農商城+網點展銷+員工購買”四位一體的農畜產品銷售模式,在興農商城上架了300余種西藏的特色農畜產品,累計銷售金額超過了3000余萬元。開展強基惠民駐村工作,自2011年以來,我行已聯系幫扶26個行政村,累計派出1543名駐村工作隊員,累計捐贈資金超過了3500萬元、累計幫扶項目達到了180多個。

主持人:感謝林行的介紹,讓我們對西藏農行人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林行有沒有可以跟網友再分享的內容或者您的感受經驗?

林慶:西藏雖然艱苦但是我們也不能躺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就是要努力推進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非常感謝林行的分享,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見。

(責編:吳雨仁、陳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