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風雪運維路
——記王勝利在青藏聯網唐古拉山段的傾情堅守

近日,國網西藏超高壓分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班班長王勝利和班組人員開展唐古拉山段線路巡檢。 閆昱翰 攝
青藏聯網工程輸電大動脈唐古拉山段,是全線海拔最高處,風雪無常,條件艱苦。
“習慣了。”說起在這裡的日常工作生活,國網西藏超高壓分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班班長王勝利卻經常把這三個字挂在嘴邊。正如領導和同事眼中的他,略顯黝黑的臉,不苟言笑、不善言辭,卻踏實肯干。
但不同於一句簡簡單單的“習慣了”,4800米的平均海拔,5000多公裡巡線,4500多個日夜,12年多的堅守,是王勝利作為一名黨員,在唐古拉山段運維青藏聯網工程輸電大動脈交出的答卷。
巡線:工作在唐古拉之巔
雪山、草原、沼澤地和無常的風雪,這是王勝利與鐵塔銀線為伴的堅守故事。
7月18日清晨8時,一輛電力“小黃車”載著王勝利和安多巡檢站站長加措,顛簸著行進在109國道上,前往海拔5231米的青藏聯網工程唐古拉山段1395號鐵塔開展巡檢質量抽檢工作。
“凌晨5點才在安多縣重大活動現場解決完風箏懸挂電線的險情,瞇了會就趕往巡線現場,今天的工作任務很重!”日常巡檢是日復一日的工作,而隨時應對各類突發電力故障,24小時應急搶修,更是他們熟悉的工作。
自2011年青藏聯網工程投運,王勝利班組管轄著從唐古拉山1395號鐵塔到拉薩換流站2361號,共967基鐵塔。其中,唐古拉山段是運維難度最大的區段,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度。除了日常巡視,每半年要在平均25天的時間裡對轄區內所有的電力設備進行全覆蓋巡視檢修。而加措作為安多巡檢站站長,也要帶領年輕的站員每天徒步約15公裡在唐古拉山段開展日常巡檢。作為西藏電網大動脈的運維人,相同的使命讓王勝利和加措成了一對默契的好搭檔。
車子到了唐古拉山埡口,兩人沒有過多交流,從車裡拿出照相機、望遠鏡和接地電阻測量儀背在身上,開始走向唐古拉埡口1395號鐵塔。
在4000米海拔以下上下塔檢修一般隻需要1個小時,但是在這裡,時間要增加2倍。遇到沼澤、雨雪等,兩人隻能相互攙扶,小心翼翼一腳深一腳淺地試探著前行。
當他們安全到達1395號鐵塔,王勝利拿出相機、望遠鏡檢查導線、引流線等一系列重要部位,加措拿出接地電阻測量儀對接地進行測量,兩人忙而不亂,現場井然有序。
剛檢查完鐵塔,唐古拉山口開始斷斷續續下起了雪,幾分鐘后突然風雪交加,他們隻好下撤到埡口的搶修車上。等風雪逐漸停了,兩人又往山上出發,步履不停地往下一基鐵塔走去。
在166公裡的唐古拉山段,沼澤與雨雪天氣時常威脅著他們。
2022年8月,王勝利和班組去唐古拉山巡線。當時正值安多的雨季,凍土融化形成了沼澤,車子在巡線的途中突然陷進沼澤之中。
“加措帶著巡檢站同事來幫我們一起拖車,每個人的腿都陷進半米深的沼澤之中,必須不斷用手挖泥,往輪子底下墊石頭。雖然是夏季,但是沼澤中還是刺骨的冷,每個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直到晚上9點終於把車子從沼澤中挖了出來。”“還記得有次凌晨5點得知線路跳閘故障,我們驅車7個小時,頂著零下30度的氣溫,穿著屏蔽服上塔檢查,一基塔、一基塔地排除故障,凍得手都伸不開……”兩個平常不善言辭的人,也隻有在談及工作時,才滔滔不絕。
冰冷的干糧、人均20斤的負重、時常被風雪阻斷的道路……運維區段沒有專門的巡線道路,沿線鐵塔也大多位於高山峻嶺和無人區。談及中間的辛苦,作為班組負責人,也作為一名黨員,王勝利笑了笑,“時間久了,經驗足了,巡線多了,就習慣了。”
初心:圓夢在雪域高原
直到現在,王勝利依然記得14年前進藏的初心,“在決定來西藏的那一刻,我就想著要為西藏的電力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一個關於少年因一座電站而種下夢想的故事。
2004年,在內蒙古讀高二的王勝利從地理課本上看到了一篇有關羊八井地熱電站的文章。文中關於我國能源,特別是關於我國第一座地熱發電站——羊八井地熱電站的文字和圖片,吸引了王勝利。“當時本來就對地熱感興趣,看到這個電站,心裡就想著以后一定要去看看。”
夢想就此在心裡埋下,就等花開。2009年畢業時,國網西藏電力來到王勝利所在的大學招聘,機遇和夢想讓王勝利熱血沸騰,高中時的願望在招聘宣講會上被不斷激發。他懷著滿腔的熱忱,毫不猶豫地遞交了簡歷,希望可以到西藏去揮洒青春熱血。在通過了筆試、面試后,王勝利背著行囊、載著夢想,穿越4000公裡,來到國網西藏超高壓公司,成為一名輸電運檢人員。
從青青草原到雪域高原,王勝利邁出了圓夢的第一步,也開啟了與西藏電力發展同頻共振的日子。
到西藏的第二天,王勝利就被派到西藏自治區第一條220千伏線路——虎曲線建設現場。他不僅要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設備,還要面對最大的難關——缺氧。胸悶頭暈、行走困難、口唇發紺……一系列的高原反應,讓初次進藏的王勝利不禁有些懷疑當初的決定。
但看到周圍的同事們克服任務重、工期緊等困難,凝心聚力,戰缺氧、抗嚴寒,王勝利堅定地告訴自己:“不能就這麼當逃兵。”經過兩年在工程一線的刻苦學習、扎實鍛煉,逐漸地,王勝利成為班組的骨干力量。
行動:喜悅是萬家燈火
2010年,第一條“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開工建設,13000多名參建人員艱苦奮戰,至2011年12月青藏聯網工程正式投運,徹底結束了西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的歷史。
作為工程建設的參與者,王勝利深深感受到沿線群眾對電的渴望,以及用上大電網安全可靠的電后的喜悅,一股巨大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鞭策著他,“要讓農牧民不再缺電、少電。”這樣的決心,鞭策著王勝利在這條輸電線路上一走就是12年多,讓他始終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也用實際行動兌現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
在唐古拉山,連綿的山脈與一基基鐵塔並肩,將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送向遠方。
“我們的工作關系萬家燈火,隻要‘光明天路’安全穩定運行,我們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就值了。”2013年,王勝利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隨時准備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他在入黨之際鄭重寫下的誓言。
“看到羊八井地熱電站真實地出現在眼前,有幸參與青藏聯網工程建設和運維,我的心中激情澎湃,更加堅定了守護萬家燈火的決心。”王勝利說。
夢想在雪域高原發芽開花,變成了堅實走過的5000多公裡巡線路,化作了唐古拉山段的風雪日常,沉澱為守護萬家燈火的真摯情感。王勝利在青藏聯網海拔最高處堅守前行,正如無數個雪域電力人在高原筑夢、“電”亮奮斗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