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海關陸續制定22個地方標准

近年來,拉薩海關立足西藏實際,緊扣高原特色食品安全、農產品安全,積極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開展相關科學技術研究,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團體標准等,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用好海關“金鑰匙” 破解西藏“水密碼”
說到西藏特色優勢產業,水產業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西藏水資源豐富,居全國首位。如何利用好優勢資源,幫助企業延伸產業鏈,推動水產業發展,是拉薩海關關注的重點事項。
早在2017年,拉薩海關為落實西藏自治區“西藏好水世界共享”工作,申建了國家礦泉水檢測重點實驗室,積極開展水源水、包裝飲用水、礦泉水等檢測服務。成立服務企業志願小組,為區內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400余次。今年1至5月,檢測各類包裝飲用水樣品700余批,深入企業調研指導22次,助推西藏5100、卓瑪泉、大昭聖泉等“西藏好水”走向國內國際市場。
拉薩海關技術中心主任王順芝介紹,拉薩海關堅持將調查研究貫穿工作始終,組織《西藏飲用天然水產地溯源及質量指標快速檢測研究》課題,為西藏特色產品原產地保護提供技術依據。同時,制定了《西藏飲用天然水》《西藏嬰幼兒飲用天然水》2個團體標准,指導“西藏好水”協會等3家企業編制特定產品《西藏飲用天然水》(沖泡奶粉專用)和《西藏飲用天然水》(嬰幼兒專用)等5個企業標准,豐富了產品種類,有效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拉薩海關聚焦農牧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在4個駐村點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貧困地區農牧民群眾生活飲用水免費檢測,受益農牧民群眾達10萬余人。
列好“創新清單”
助力特色產品“走出去”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區域,所具有的質量、信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以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可以說,獲准地理標志保護,是特色產品“走出去”的護身符和通行証。
為提升我區虫草、藏紅花、糌粑、牦牛肉干、酥油、藏面、甜茶等一批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產品附加值,增加農牧民收入,拉薩海關制定了22個地方標准,主持參與了鬆茸、青稞、木碗等16項省部級及廳局級科研項目,為推動西藏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我們為那曲冬虫夏草等7個地理標志產品制定了地方標准,為糌粑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制定了加工技術規程,為藏面等特色食品制定了食品安全地方標准,並與100多家西藏生產食品、農產品企業簽訂了檢測合作協議,今年還對20家企業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監督抽查。”王順芝說道。
促進西藏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的工作,拉薩海關將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調查研究,聚焦企業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技術能力提升等方面多點發力,出實招見實效。(記者 趙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