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藏羚羊給人類的一封信

本報記者 徐馭堯
2023年05月30日10: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這裡生存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藏羚羊在這片高原上遷徙聚集、繁衍生息、哺育幼崽……在無人區裡延續著生命的奇跡。圖為成群的藏羚羊集體出行,浩浩蕩蕩、場面壯觀。
  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攝

  如今,藏羚羊已經不再害怕人類,而是瞪著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往來的過客。
  徐馭堯攝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藏羚羊,成為這裡的一大風景。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色林錯湖畔的藏羚羊,與大地、湖水繪就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徐馭堯攝

  西藏自治區雙湖縣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西藏自治區開展了高海拔生態搬遷。圖為從雙湖縣出發的車隊行駛在前往森布日安置點的道路上。
  新華社記者 孫 非攝

尊敬的人類朋友:

  您好!

  展信安。或許你們已經對我的名字很熟悉了,但相信大多數人還沒有目睹過我的身影。畢竟,我和同伴們一般都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到50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這些都是人跡罕至之所。

  我叫藏羚羊,顧名思義,我最主要的棲息之所就是青藏高原核心區——羌塘草原,這裡橫跨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區,是一塊面積廣闊的無人區。和我一起生活在這裡的,還有野牦牛、藏原羚等30多種野生動物。在這裡,我們正盡情地享受著天地的遼闊——無垠的草原、通透的藍天與壯麗的高原湖泊,共同裝點了我們的家園。很多人把我們稱為“高原精靈”,我想,除了我們自身的“顏值”,更重要的是這片大美天地的襯托。

  有不少研究顯示,我們的祖先是和這片大陸共同“成長”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高原,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和擠壓,使得這一帶的地形地貌發生了變化,我們祖先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森林消失了、氣溫變冷了、空氣中的氧氣稀薄了……因此,許多動物選擇了離開。但是我們的祖先留了下來,進化出了適應青藏高原的身體特征——相比於低海拔的同類們,我們的口腔更大,可以在稀薄的空氣中呼入更多維持生命的氧氣﹔我們的皮毛更加綿密,陽光下可以隔熱,暴風雪時可以擋風防寒,確保我們在高原多變的天氣中生存……

  然而,這些為了適應高原環境進化出的特征,卻一度成了許多人獵捕我們的原因。隨著人類在這片土地上活動的腳步越發頻繁,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也被打破了。因為我們皮毛的獨特作用,用它做成的披肩,在國際上被炒到了天價,被捕殺成了當時許多同伴們的“宿命”。

  我們生活的羌塘地區,和其他地方草原動物們的生存條件差別太大了。這裡的草場極為貧瘠,可能幾百畝才能養活我一個,更別說我還有群居的習慣。前些年,人類畜養的牲畜數量不斷增加,這也擠佔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人們放牧的區域越來越大,我們生活的范圍卻越來越小了。

  我們生存境遇的改變,離不開一個叫“索南達杰”的英雄。作為一名動物保護者,他曾帶隊先后12次深入無人區,進行野外生態調查及以保護藏羚羊為主的生態保育工作,共計抓獲非法持槍盜獵集團8伙,有力打擊了盜獵者的囂張氣焰。1994年1月18日,索南達杰押送盜獵的犯罪分子行至太陽湖附近,遭犯罪分子襲擊,不幸犧牲。他的逝世,喚醒了全社會對可可西裡和藏羚羊的關注與重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對我們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連續成立了多個保護區供我們生存繁衍。現在,我們生活的主要范圍都已經成為保護區——1983年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1992年,羌塘自然保護區成立,這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1995年,可可西裡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后來成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現在更是成為國家公園。我們的家園重回安寧,我們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1999年,國際情況也發生了變化。那時,來自多個國家的代表們共同擬定了一份宣言,詳盡地闡述了藏羚羊分布國、過境國和貿易消費國在保護和控制藏羚絨貿易中所承擔的責任,呼吁《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和非締約國為制止這一非法活動提供嚴密的法律保障。從此以后,國際間合作打擊盜獵藏羚羊、制止藏羚絨制品非法國際貿易活動的局面初步形成,對我們兄弟姐妹們的皮毛虎視眈眈的人明顯減少了。

  近30年來,我們的生存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在無數好心人的關注下,我們的數量持續增長:由上世紀最低谷時的7萬隻,繁衍至今已超過30萬隻。不僅僅是我們,高原上的生物數量都在持續增長:野牦牛種群數量上世紀隻有幾千頭,現在已達到2萬余頭﹔黑頸鶴數量從上世紀不足2000隻恢復到現在已過萬隻﹔雪豹、盤羊、岩羊等野生動物恢復性增長明顯,野生植物生境、野生動物棲息地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狀態。

  現在,關心我們的人類越來越多——當我們遇到困難,會有許多人站出來給我們提供幫助。在我們棲息的羌塘草原,許多管護站的管護員會不定期關心我們的生活:如果發現我們受傷或者生病,管護員會悉心照料我們,讓我們以健康的姿態回歸大自然。

  我至今還記得,2021年的冬天特別寒冷,那是我記憶中最冷、雪最大的一個冬天。在羌塘草原,很多地方積雪厚度達幾十厘米,我和同伴隻能抱團取暖,遍尋積雪不深的地方,盡一切可能尋找有限的食物。我的鷹隼朋友告訴我,那時候從天上望下來,能看見成片成片的藏羚羊,聚集在幾塊不大的草場上。身邊,不時有弱小的伙伴因凍餓而逝去,那時的我們害怕極了!所幸,有一批管護員發現了我們的處境——為了保護我們,他們從遠方運來了草料,投放在我們經常活動的區域,讓我們能有食物果腹,幫助我們度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這些年,人們對我們的關懷數不勝數,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這些年,我們基本沒有遇到過盜獵者:曾經,我們在草原上見到人影都會遠遠躲開﹔現在,我們會點頭示意,表達善意和友好。

  現在,我們的生存空間也得到保護——2006年,我們的家園迎來了一個神奇的東西,你們人類管它叫火車,它奔馳的通道就是鐵軌。我們是一種熱愛遷徙的生物,活動范圍最遠達到1000多公裡。當鐵軌橫穿我們的家鄉時,我一度擔心它會將我們完整連片的棲息地分割開來。沒想到,設計者早已考慮到我們的遷徙習性,在我們會經過的區域預留出遷徙的通道,讓我們可以輕鬆地從鐵軌下穿過。如今,在廣闊的青藏高原,柏油等材質的道路隨處可見,但是對我們的影響相對有限。人們為我們留下了遷徙的通道,當我們在道路旁逡巡不前時為我們提供幫助——有些巡護員,遇到“過馬路”時猶豫的我們,會主動在黑色路面上鋪上黃土,模擬自然的土地,讓我們放心通過。

  在人類的關心與呵護下,我們得以在此幸福快樂地生活。聽說,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和其他野生動物,人類還開展了生態搬遷,把很多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遷了出去。在他們走后,牧場的圍欄被拆除,很多房屋被推平,人們在這裡播撒上草的種子,一些地方已經能看到萌芽的青草隨風搖曳。人類曾經畜養牛羊的草場、曾經生活居住的村落,都將重新變成自由草原,成為我們和其他野生動物伙伴們棲息和生活的空間。

  人們熱愛我們,不僅僅是因為外形,更因為我們是大美青藏高原的代言人。種群數量恢復只是表象,生態環境整體恢復才是其根本所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我們,不僅僅是保護幾隻藏羚羊,更是要保護青藏高原的草木生靈、萬水千山。一線管護員認識到了,所以他們不僅保護我們,更要確保我們生存的草場不被破壞、棲息的各類自然環境不被污染﹔更多的人們意識到了,所以他們選擇搬遷、選擇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給我們提供生存的空間,努力應對氣候變化,以保護我們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這一切,都是發展理念的變化,都是人們對我們的熱愛,也是對青藏高原這片高天厚土的熱愛。

  現在,我們能自由地奔馳於高原之上。這不僅僅是我們藏羚羊的幸運,更是所有棲息於青藏高原物種的幸運。我們真誠地希望,家鄉的環境能更美好,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的生態也越來越好。

  藏羚羊  

  2023年夏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