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篤定前行

——西藏和平解放七十二周年發展成就綜述

2023年05月24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紀念日,雪域兒女世世代代銘記的日子。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維護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開啟了西藏走向繁榮進步的光明前程。

  從1951年到2023年,歷史如何定義雪域高原這翻天覆地的72年?

  ——中國共產黨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西藏。

  ——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國大家庭中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建立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消除了困擾高原數千年的絕對貧困,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回望來時路,幾多滄桑﹔踏上新征程,意氣風發。如今的雪域高原,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前進!

  歷史的必然

  5月的拉薩,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緩緩流淌的拉薩河波光粼粼,河畔中華文化公園裡游人如織。滿頭白發的農奴后代旦增拉姆,在大型雕塑《十七條協議》前久久駐足。撫今追昔,她感慨地說:“沒有70多年前的西藏和平解放,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旦增拉姆出生在西藏措美縣當許村。在父輩的記憶裡,舊西藏的當許村有100多戶農奴,他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

  旦增拉姆說,他們住的是牛圈邊一根柱子撐起的破“房子”,遮不住雨雪,也阻擋不了寒風。旦增拉姆父親回憶,在舊西藏,全家人就沒有吃飽過,“每天從早干到晚,隻能領兩小勺糌粑。”

  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下,佔人口約95%的農奴遭受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所副所長肖杰說,舊西藏的封建農奴制粗暴踐踏人類尊嚴,嚴重侵犯基本人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進步潮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讓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解放西藏也成為廣大人民的呼聲——十世班禪致電中央政府,懇請“速發義師,解放西藏,驅逐帝國主義勢力”。

  1951年5月23日,以《十七條協議》的簽訂為標志,西藏實現和平解放。從此,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邊巴拉姆認為,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祖國統一事業的重大勝利,是西藏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轉折,西藏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創造發展的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兩次出席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多次對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了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親臨西藏看望各族干部群眾,推動西藏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道路決定命運。新西藏72年的歷史昭示,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而一旦走上這條康庄大道,又會寫就何等壯麗的詩篇。

  人民的期盼

  在西藏阿裡地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70余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他們或是坐在屋外沐浴暖陽,或是喝著甜茶嬉笑聊天,生活有滋有味。

  2015年12月,國家投資3000余萬元建起阿裡地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同時配套了按摩理療室、食堂、洗衣房以及醫療服務區等多種設施,還安排專人提供服務。

  阿裡地區噶爾縣昆莎鄉74歲的次仁拉鬆老人膝下無子,生活無法自理,5年前搬到這裡生活。“護理員經常幫我們洗衣服、剪指甲、洗澡,我們心裡暖暖的。”次仁拉鬆喝著酥油茶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深切關懷下,西藏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財政收入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領域,搭建了涵蓋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全面保障體系。

  春風化雨入高原。順應民意、保障民生、凝聚民心,西藏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實踐,鐫刻在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張張基層農牧民的幸福笑臉,繪就色彩斑斕的小康生活。

  今日西藏,人民發展權得到充分釋放。2022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2132.64億元。而1951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29億元。一座座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一條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片片產業園區朝氣蓬勃,早已不是和平解放前破敗不堪、萬物凋敝的慘淡景象。

  今日西藏,人民生存權邁向更高水平。2022年,西藏糧食、蔬菜、豬牛羊肉產量分別達到107.34萬噸、81.58萬噸、28.29萬噸,均創歷史新高。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各族人民,早已不用擔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如何吃得更營養、更健康成了“新煩惱”。

  今日西藏,人民健康權實現跨越發展。2022年,西藏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分別達到5.49張、7.18人,人均壽命從和平解放前的35.5歲增長到72.19歲。

  今日西藏,人民教育權得到充分保障。截至目前,西藏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公費教育,建成各級各類學校3339所,區內外在校生總人數達92.2萬人。上學再也不是和平解放前貴族子女的特權。

  今日西藏,人民政治權利有效行使。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西藏代表共有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16名,佔66.7%﹔全區42153名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89.2%。他們幾乎都是舊西藏百萬農奴的后代,如今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雪域高原的踐行者。

  新起點新征程

  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的西巴村,是一個珞巴族聚居村,和平解放前,這個以刀耕火種、狩獵為生的古老部落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

  “短短70多年,我們珞巴族就實現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跨越,這都要感謝黨。”村民安陽麗笑著說道,“現在我們村居住著珞巴族、藏族、漢族等18戶64人,依靠水果、茶葉種植,發展生態旅游以及外出打工,村民日子越來越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新時代。

  約旦中國問題專家薩米爾·艾哈邁德評價說,西藏各族人民如今共享發展機遇,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堪稱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跡。

  如今,邁步新征程的西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篤定自信,圍繞做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奮勇前進。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西藏正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各族群眾“五個認同”不斷增強。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正式實施,西藏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模范區創建省份。

  ——以川藏鐵路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西藏在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穩步前進。復興號列車開上雪域高原,主電網覆蓋所有縣城和主要鄉鎮,建制村通光纖率、4G信號覆蓋率均達到99%。

  ——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堅決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如今,高原上動植物棲息環境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穩步提升,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相應水域的環境質量標准,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以上。

  ——情重如許,誓言若山。在綿延數千公裡的邊境線上,以卓嘎、央宗姐妹為代表的萬千西藏守邊群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護著腳下的土地,靠自己的雙手建設美麗家園,拱衛好祖國西南邊陲。以重點領域、重要方向、重大項目為突破口,西藏加快實施抵邊安居、基礎設施提升、民生改善、產業興邊、沿邊開發開放、民族團結聚力、守土固邊工程。

  當前,西藏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各族兒女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踔厲奮發,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篤定前行,必將創造更加絢爛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拉薩5月23日電  記者沈虹冰、翟永冠、白少波、李鍵、王澤昊)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4日 06 版)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