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名字叫雷鋒!”

圖為3月3日在拉薩舉辦的“青春志願行 建功在基層”便民志願服務活動現場。記者 旦增蘭澤 攝
近日,西部戰區空軍某場站的官兵們,走進駐地附近的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湯麥村,幫助村民檢修路燈、為老人理發、義務巡診等。這些年,他們一直視駐地為故鄉,滿腔熱情幫助駐地群眾,成為群眾心目中的“活雷鋒”。
當被問起名字時,他們總是微笑著答道:“我們的名字叫雷鋒!”
60年前,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向全國人民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全國人大代表扎西尼瑪:
雷鋒精神就是愛崗敬業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這些話語已成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扎西尼瑪的座右銘。
扎西尼瑪是國網拉薩供電公司城區供電服務中心的一名職工,卻有著“高海拔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稱號。這個稱呼的背后,是他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愛崗敬業,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崗位上的默默奉獻。
他的徒弟李玉山告訴記者,扎西尼瑪像一道“防火牆”,牢牢構筑著帶電作業的安全基礎,使電網設備的運行更加安全可靠。“師傅跟我說,做工作就要認真細致,干一行愛一行,精益求精才能確保‘零失誤’。”李玉山一直牢記師傅的話。
在雪域高原,有無數個像扎西尼瑪一樣的雷鋒傳人,他們像一顆顆螺絲釘一樣,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在平凡崗位上發著自己的光和熱。
共產黨員次仁德吉:
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入選由中宣部命名的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的林芝市巴宜區白瑪崗街道辦事處,有許許多多的“洛桑”(意為心地善良的人),次仁德吉就是其中一位。
次仁德吉每周都會到50多歲的尼瑪家進行家訪。尼瑪患有腿部疾病,丈夫早年去世后,她和單目失明且患有癲癇病的女兒相依為命。尼瑪家裡缺少米、面、油時,次仁德吉總會第一時間送到,還托父母從老家捎來新鮮的酥油、奶渣和蔬菜。尼瑪說:“我們家的好多東西都是次仁德吉送來的,她就像我的另一個女兒一樣。”
次仁德吉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我區,有無數個像次仁德吉一樣的黨員干部,他們惦記著群眾冷暖,牽挂著群眾疾苦,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西部計劃志願者賀向輝:
雷鋒精神就是奉獻青春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真正的青春,隻屬於這些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
西部計劃志願者賀向輝,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2017年,原本已經准備在北京就業的賀向輝看到了西部計劃的宣傳片,於是,他毅然決定到西藏,奉獻青春。
到達西藏后,他積極完成各項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志願者。
2019年,在服務期滿之時,賀向輝決定留在西藏,並成功考入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留藏的賀向輝決心到更艱苦的地方磨煉自己,又主動申請到海拔4800米的那曲市聶榮縣駐村,並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2021年駐村結束后,他又主動申請再駐一年,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了解,20年來,先后有20批、1萬余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赴藏服務,有3713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在服務期滿后選擇留在西藏,揮洒激情,綻放青春,為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袁海霞 鄭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