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之麓新風徐來 雅江之畔文明花開
——2022年日喀則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志願服務情暖人心……看得見的文明創建畫卷徐徐鋪展﹔
榜樣力量引領風尚,凡人善舉感人肺腑……道不盡的文明實踐故事口口相傳。
日喀則坐擁繁華市井、高原風景和文化勝境,伴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放眼日喀則大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一首以“文明”為主題的交響曲正鏗鏘奏響。
精神文明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實現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支撐。今年以來,日喀則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為統領,持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升廣大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交出了一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嶄新答卷。
豐富平台載體——
文明培育厚植道德沃土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道德模范是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最鮮活的教材。
長期以來,日喀則市堅持以先進典型引領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完善身邊好人推薦、評選、宣傳體制機制,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一個又一個普通而閃耀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閃亮的火炬,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精神光芒,營造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圍。
日喀則市在鄉與鄉、村與村、戶與戶之間廣泛開展“比感頌黨恩愛領袖、比團結互助愛祖國、比勤勞致富作貢獻、比崇尚文明樹新風、比遵紀守法促和諧”競賽,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堅持將“五比”競賽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層群眾性品牌競賽深入推進。今年以來,各縣(區)共評出五星鄉鎮40余個、五星村(居)200余個、五星戶1.8萬余戶。舉辦日喀則市“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宣傳教育啟動儀式暨第二屆“最美人物”頒獎典禮,共表彰23名“最美人物”及提名獎。精心組織“中國好人”選樹宣傳活動,亞東縣朱祥務上榜第三季度“中國好人”。
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核心價值觀是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今年以來,日喀則市舉辦“珠峰大講堂·道德講堂”4期,打造市區和昂仁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日喀則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作推出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融媒體產品100余個﹔積極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珠峰腳下學國通語 雅江源頭寫規范字”等實踐活動7000余場次﹔精心打造民族團結主題街,申報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處,廣泛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等系列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60余場次。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日喀則市廣泛開展“童心向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題教育活動,舉辦網絡直播首屆百名“新時代好少年”表彰晚會,推動鄉村少年宮向復興少年宮升級,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豐盛志願服務——
文明實踐傳遞暖心大愛
日喀則市切實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台、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的精神家園、開展特色志願服務活動的廣闊舞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日喀則市持續把“一中心一品牌、一所一亮點、一站一特色”作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破題之舉,創新打造“春風進萬家、夏陽耀初心、秋香潤基層、暖冬筑同心”四季品牌,重點圍繞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等,開展理論闡釋、政策答疑、文化服務等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群眾廣泛參與的活動17.6萬場次,宣傳教育引導群眾300萬人次。以資源整合、共建共享、便民利民為原則,規范建立覆蓋各行各業的服務群眾微信群6556個,堅持管理和服務同步推進,把服務群眾微信群作為群眾反映訴求的有效渠道、掌握社會輿情的最佳陣地、貼近干群關系的“連心橋”,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5.6萬余條,推送900余條權威信息,得到群眾認可、支持和點贊。
一年來,日喀則市高揚思想旗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開展日喀則市首屆“珠峰百姓名嘴”選拔大賽,通過村推薦、鄉鎮選拔、縣初賽、市決賽四個環節,選出100名優勝者充實市宣講人才庫,通過以賽代講,營造了良好的宣講氛圍,掀起了宣講熱潮,讓黨的創新理論在一場場深入透徹的宣講、一次次鮮活生動的解讀中如春風般吹拂高原大地。
志願服務是一座城市體現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在新形勢下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一年來,日喀則市大力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社會化、專業化,不斷壯大志願者隊伍,努力拓展志願服務領域,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深化培育志願服務項目。
加強志願服務頂層設計,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志願服務工作的通知》《關於日喀則市志願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的通知》等,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等重點內容同開展志願服務緊密結合,傳播志願服務理念,涵育志願服務文化,彰顯志願服務精神。日喀則市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成立日喀則市疫情聯防聯控志願服務,全力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協助核酸檢測、信息核查核驗、維持公共秩序、卡點執勤值守、搬運物資、酒店值守、防疫消殺、配餐送餐、旅客安撫等工作。
豐盈精神家園——
文明創建構筑精神高地
全國文明城市是綜合評價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也是城市競爭中最具價值的“金字招牌”。日喀則市始終注重為民利民靠民,注重落細落小落實,注重日常經常平常,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明創建工作在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日喀則市持續打響“我愛我家”創城品牌,充分調動各類群體參與創城的積極性,分層分類、對標對表,高質量推進18縣(區)全域創城,深入實施文明城市創建十項行動,6萬余場次“文明交通”“包街包幫”“陽光周末”等志願服務活動“紅遍”大街小巷。
為在全市各行業、各領域樹立良好精神風貌,彰顯各領域創城工作的為民之美、奉獻之美,組織開展評選“最美家鄉人”活動。目前,該活動已評選出30名“最美家鄉人”(含20名提名獎)。
對日喀則市12類創城點位進行重點示范打造,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推動創城工作深入開展。組織公益廣告主題街打造工作,在全市主要路段選取2—3條示范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組織全市12家廣告公司參與設計,精心打造具有觀賞性、藝術性、引導性的公益宣傳主題街,讓各類創城公益廣告刷新城市風貌,讓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
積極推進網絡文明創建工作,提升全民網絡文明素養,確保網上充盈正能量。舉行以“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攜手建設網絡文明”為主題的日喀則市網絡文明“五進”啟動儀式,廣泛動員全市各網絡平台推送《日喀則市網絡文明行動倡議書》,面向全市網民招募組建網絡文明志願服務隊。
豐潤文化滋養——
文明新風擦亮幸福底色
日喀則市堅持把文化振興作為重要戰略目標,把強服務、出精品、促改革作為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文化發展更加持久、更富創新。
公共文化惠及群眾。持續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陽光書咖、博物館展陳、群藝館數字雲等工程高效實施,支持市新華書店標准化建設,1676個農家書屋、346個寺廟書屋出版物完成補充更新﹔日喀則市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成功召開,“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等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在基層開展1.1萬余場次,公共文化更加充盈群眾生產生活。
文化文藝多彩呈現。電影《回西藏》完成拍攝,《涼州會盟》等精品創作有序推進,《珠穆朗瑪》(2022年)組稿工作順利完成,30余個新創文藝精品在各個舞台上演,搭載專題講座、好書推薦、主題論壇、圖書角等內容的“書香珠峰 全民閱讀”活動影響廣泛﹔《幸福藏家人》在全區“七一”歌詠比賽上折桂,《最美的夜色》摘得“青稞飄香”語言類小品節目桂冠,拉孜堆諧《踏地飛歌》榮獲自治區首屆文化藝術節一等獎,日喀則文化名片更加閃亮。
文化產業提檔升級。高質量推進“十四五”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民族服飾、藏香、藏刀等文化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非遺展銷、民族手工業發展成績可喜﹔200余處歷史文物、紅色革命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挖掘、保護,探索文化與旅游、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發展,文化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精神文明的種子正源源不斷地在日喀則大地處處播撒、萌芽、生根、勃發,在文明創建這片廣袤田野上,日喀則將立足新時代,站在新起點,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讓文明之花愈開愈盛、愈開愈美,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日喀則立起精神坐標、筑就精神家園。(記者 汪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