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固邊興邊富民工作:凝聚扎根邊陲守護國土的磅礡力量

張宇
2022年09月13日09:18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這十年,西藏邊疆發展、邊防鞏固、邊境安全。”在今年8月2日舉行的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中國這十年·西藏”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作主發布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指出,“西藏堅持以解決穩邊固邊急需、邊民群眾急盼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將邊境一線村民年人均補助標准提高到1.26萬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深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建成624個邊境小康村,各族群眾扎根邊疆、建設邊疆,譜寫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生動篇章。”

  珠穆朗瑪巍巍聳立,見証著祖國西南邊陲70余年來標榜史冊的偉大成就﹔雅魯藏布浩浩奔涌,敘說著西藏“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時代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強邊富民重要論述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特殊關懷下,在全國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不懈努力下,西藏邊境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長達4000多公裡的雪域高原邊境一線,萬千干部群眾扎根邊陲,一座守土衛國的堅強堡壘已然筑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一道興邊富民的亮麗風景正在形成。

  警民合力,共筑邊境安全防線

  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山高林密、谷深溝長。近年來,玉麥鄉變化巨大,人口從原先的1戶3人增加到現在的67戶240人,守土固邊隊伍不斷壯大。

  “出發!”清晨,在所長袁浩杰的一聲號令下,玉麥邊境派出所由7名全副武裝的民警組成的巡邊小隊向玉麥中橋進發了。他們當天的任務,是與轄區學校師生開展聯合“巡邊體驗日”國防教育活動。因此,首先迎接他們的,是一群六七歲的可愛孩童。

  “叔叔,這個入口好像我家狗狗咬人的嘴呀,好嚇人!”“不用怕,你家的狗狗會咬你嗎?“不會的,是嗎?”……這支特殊的巡邊隊伍高舉著國旗,斗志昂揚地踏上了往密林深處的巡邊路。

  太陽漸漸升起,密林裡雲霧慢慢散開,布滿青苔的山路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頭。隊員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著目的地進發,孩子們也漸漸安靜了下來,細細打量著一路上挂在樹上的國旗、石頭上標紅的“中國”和“CHINA”等字樣。

  慢慢的,似乎有水聲入耳,空氣也越發潮濕。“馬上我們就要到玉麥中橋了,以前別說是橋,連這條路都沒有,但這確實是‘人走出來的路’,我們是站在幾輩戍邊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便利。”袁浩杰指著便道,向孩子們介紹道。

  到了橋中間,民警王磊和小學生旦增片多徐徐展開國旗,表情庄嚴而肅穆﹔其他隊員仔細整理著裝后,面向國旗敬禮,神情激昂而堅定。隨后,稚嫩而雄渾的國歌聲在密林深處回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鼓勵各族群眾扎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多年來,玉麥鄉始終堅持屯兵與安民並舉、固邊與興邊並重,深入推進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制建設,組織邊民群眾成立“五員”隊伍,常態化開展邊境前沿踏查調研,推行村長、鄉長、所長三方聯合管控措施,不斷增強群眾抵邊守土衛疆的底氣。

  不僅是在玉麥鄉,在噶爾縣扎西崗鄉、定結縣陳塘鎮、米林縣丹娘鄉等邊境一線,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是執勤、放牧是巡邏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邊疆群眾用放牧守邊的方式表達著拳拳愛國之心,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祖國邊疆的山河大地。

  產業引領,書寫邊境發展新篇章

  西藏邊境地區的發展好不好、產業帶動邊民增收情況如何,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問題。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採取特殊支持政策,幫助邊境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后顧之憂。

  “咩咩咩……”清晨,天剛蒙蒙亮,聽見第一聲羊叫聲,崗巴縣崗巴鎮門德村村民朗貴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隻見他走到羊圈邊,嫻熟地揮舞著鞭子,把羊群趕出羊圈、趕到草原上。羊群興奮地奔跑著,很快匯聚成一張移動的“羊毛地毯”。

  近年來,憑借肉質細嫩、無膻味等優勢,崗巴羊在市場上獲得了良好口碑,崗巴羊養殖也逐漸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的一把“金鑰匙”。崗巴縣按照“人入社、羊入圈、地流轉、勞轉移”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動珠峰藏系綿羊產業向更低投入成本、更高產出效率、更多品牌附加值、更緊密產業鏈條、更穩定質量水平、更協調資源承載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加快轉型,實現了畜牧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的發展目標。

  門德村綿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崗巴縣最具組織化、規范化的繁殖、保種合作社。自2018年運營以來,合作社以支部為引領、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通過推行“村集體+黨支部+合作社+社員”的發展模式,使全村群眾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目前全村村民已全部入社。

  “光聽到它們的叫聲,我就已經能想象到分紅時大家喜氣洋洋的樣子了。”帶著對未來的暢想,朗貴笑了。

  目前,崗巴縣新建養羊合作社圈養基地19個、改造升級8個﹔同時,29個行政村2368戶、10135人全部加入當地崗巴羊合作社,實現村“兩委”班子成員、農牧民黨員、邊緣戶、殘疾人入社率100%。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是農村發展的引擎。近年來,邊境地區農牧民群眾充分利用國家惠民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的信心更強、勁頭更足——

  定日縣孔美村創辦藏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兩委”、鄉村振興專干吃住在現場,刻苦鑽研養殖技術、改善養殖環境,實現了規模養殖7600多羽藏雞、年產蛋4萬多枚、年經營收入40余萬元的歷史性突破﹔

  米林縣瓊林村依托南伊溝景區優勢,成立南伊溝珞巴織布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4個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售賣小組,每年增收50余萬元,為每戶農牧民增收近2萬元﹔

  日土縣烏江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創辦村級合作社砂石廠、班公柳苗圃基地等產業,一年下來,僅砂石廠的分紅就達90多萬元,帶動全村227戶933人增收﹔

  ……

  鄉村振興,打造邊境小康幸福線

  走進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才召村,幾條干淨整潔的村道延伸至遠方﹔道路兩旁,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房屋整齊排列著﹔屋頂上,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成為邊境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樣的幸福生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才召村黨支部書記達波兒說。

  自2011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以來,達波兒想方設法帶領村民謀出路,通過激活綠水青山資源、挖掘獨特的珞巴族民俗文化,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興村之路。

  近年來,才召村先后籌集資金433萬元,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珞巴山庄、珞巴客棧、珞巴民俗農家樂等,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積極籌措資金組建珞巴民族手工藝品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戶發展農家樂、開辦旅游商店,帶領鄉親深加工旅游紀念品,實現人均增收6000多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小康村項目的實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換之而來的是干淨整潔、四通八達的硬化路,美麗的藏家院落有序分布,農牧民群眾踏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光輝大道。”見到記者,山南市浪卡子縣打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多吉旦巴高興地說道。

  以前的打隆鎮,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草場嚴重退化、村容村貌“臟亂差”、人居環境堪憂……“農牧民住的都是土坯房或者石砌房,穩定性差﹔道路未硬化時,坑窪不平,雨后積水路面更是難行。”談起過去的狀況,當地干部不無感嘆地說。

  對此,打隆鎮依托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通過提質擴容展現鄉村新風貌:投資1761余萬元,對全鎮周邊6個社區223戶農房外立面進行提升改造﹔投資1500萬元,對林西、相達134戶農房外立面進行提升改造﹔投資2180萬元,對周邊6個社區實施供水工程項目,並完成林西7組、曲宗等共計368畝復墾復綠建設項目……

  同時,扎實開展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實施一戶多宅、亂堆亂放亮化工程,完成180戶農村戶廁改造,人居及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關心關懷下,邊境地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水平穩步提升——

  供水方面,21個邊境縣城公共供水普及率達84.5%,17個邊境縣城建成了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率在80%以上﹔

  通信方面,建制村通光纖率和4G信號覆蓋率都在99%以上﹔

  道路方面,所有邊境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公路﹔

  供電方面,主電網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

  ……

  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越來約高,邊境地區發展如火如荼,百姓的日子紅紅火火,廣大干部群眾正以興邊穩邊固邊的扎實行動,守護好祖國邊疆。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