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昌都市嘎鬆曲珍的“芫根直播間”

 桑鄧旺姆
2022年05月23日11:27 |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小字號

  “大家好,我是嘎鬆曲珍,是昌都市類烏齊縣土生土長的藏族姑娘。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香遷村的‘網紅’寶貝——芫根,藏語叫‘卡脆’……”

  坐在聚光燈下,身著藏裝,通過網絡正進行直播的姑娘叫嘎鬆曲珍,是一名“90后”駐村干部,這樣的直播場景,她已記不清做了多少次。

  2014年,從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嘎鬆曲珍就回到家鄉類烏齊縣公安局工作。2019年1月,經組織選派,她到類烏齊縣類烏齊鎮香遷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推銷芫根的故事就從那時開始了。

  雖然香遷村已於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但村民增收渠道單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重道遠。嘎鬆曲珍意識到,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根本,隻有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我們經過調研發現,村裡很多人會種植芫根,具備了加工芫根的技術﹔芫根不僅好吃,在緩解高原反應等方面功效也特別好,受到當地干部群眾尤其是老人的喜愛。我們覺得發展前景好,所以想到推廣銷售芫根。但是我們的想法一提出,就有村民反映,這是給牦牛吃的飼料,誰會買呢?”

  如何解決好群眾思想“總開關”的問題,是擺在嘎鬆曲珍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嘎鬆曲珍首先找到了村“兩委”班子,經過反復協商與溝通,最終村“兩委”班子同意了她的想法,但想得到村民的支持卻並非易事。

  秉承“絕不放棄”的原則,嘎鬆曲珍和隊員們開始挨家挨戶入戶做思想工作,前后深入群眾家裡調研20余次,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村集體經濟發展8次、工作推進會5次,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2019年4月,香遷村的芫根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運營,由村黨支部牽頭,收購、加工、包裝、銷售芫根,香遷村邁出了通過加工芫根增收致富的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在合作社成立后我們雖然四處宣傳但買的人不多,在相互鼓勁加油中我們扛過了前三個月,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前來購買芫根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的第一筆收入有4000元。”回憶往事,嘎鬆曲珍仍然很感慨。

  香遷村距離縣城45公裡,如何解決運輸難題,是擺在嘎鬆曲珍面前的第二個難題。“運氣好的時候,村裡有人去縣城時會順路幫忙送芫根,有時實在找不到車,我們就在路邊攔車。后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一同實現了增收,大家開始明白合作社與自身的利益相關,便會主動到村委會來,詢問有沒有芫根需要運輸,就這樣,我們的運輸問題得到了解決。”

  走單、裝貨、送貨,成了每日重復的工作,雖然嘎鬆曲珍是個女孩子,但干起這些體力活時,她始終沖在第一線。

  隨著芫根產量日漸提高,如何進一步拓寬芫根銷售渠道,破解銷售難題,成為了嘎鬆曲珍面臨的又一道難題。一方面,嘎鬆曲珍積極與上級單位部門溝通協調,在類烏齊縣委、縣政府和類烏齊鎮黨委政府的幫助支持下擴大實體銷售﹔另一方面,看到微信和抖音已經成了周圍干部群眾對外聯系的主要渠道,嘎鬆曲珍也決定搭上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的東風,讓香遷村的芫根銷往全國各地。2021年,香遷村的芫根收入達12萬元,帶動全村101戶590人就地就近增收。

  嘎鬆曲珍介紹說,隨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更多村民對村“兩委”班子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8名村干部、11名雙聯戶戶長和36名黨員參與到芫根產業發展中,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同時,還爭取到各類扶持資金70余萬元,通過“黨建引領、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修建了一間4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

  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通過專題調研和民主討論,嘎鬆曲珍和同事們最終找到了一條適合香遷村發展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新模式,依托黨支部引領,發揮帶領群眾致富的戰斗堡壘作用,採取“社政”對接(合作社與政府單位對接)、“社超”對接(合作社與兩家大超市對接)、“社網”對接(合作社與微信網絡平台對接)的“三對接”模式,不斷拓寬銷路。如今,特色芫根經過香遷村專業師傅加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以每斤60元的價格銷往類烏齊縣、昌都市、成都市等地,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子。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