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新時代援藏工作正向縱深推進

趙文慧
2022年01月27日11:06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援藏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秉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把西藏當作故鄉,把西藏人民視為親人,積極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城鎮基礎設施條件,為西藏人民謀幸福,助推西藏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1994年7月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序幕。數據顯示,1994年至2020年,對口援藏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分9批共支援西藏經濟社會建設項目6330個,總投資527億元,並選派9682名優秀干部援藏。

  在眾多援藏干部中,不少人多次接力援藏。廣東援藏干部胡雄英連續3次援藏,用近10年時光見証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從設計、建成到運營﹔福建援藏教師“夫妻檔”李光文、陳紅累計5次援藏,投身於雪域高原的教育事業﹔陝西援藏干部呂智勇3次援藏,不忘初心,甘做“高原上的一棵草”……

  “在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援藏人應繼承和弘揚老西藏精神,為實現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這是援藏干部的一致心聲。

  援藏干部們始終秉承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結合西藏實際,發揮西藏優勢,在理念創新、技術改造、產業研發、市場開拓、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用力,助力受援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日喀則市白朗縣有著“糧倉”之稱,現已形成“一園三區34基地”的蔬菜產業布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66萬畝,年產量達到1.2億斤,產值近2億元,成為西藏最重要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且輻射帶動周邊10余縣(區)種植蔬菜近10萬畝。

  從原來隻種少量蔬菜自給自足到依靠現代蔬菜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從原來不了解、不掌握到數萬農牧民成為現代蔬菜種植行家裡手,白朗縣的改變,離不開歷屆援藏干部的奉獻。通過智力支援、強基補鏈、拓寬渠道等一系列措施,打通白朗縣“生產、流通、貯藏、加工、運輸、銷售”鏈條,打造了“白朗蔬菜”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同時,援藏干部還始終以創新作為發展動力,突破當地原有科技水平束縛,將已掌握的科學技術與西藏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發展狀況相結合,通過科技支援、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形式推動農牧業、工業產業、藏藥產業等領域不斷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就業致富。

  林芝市朗縣拉多鄉扎村原處大山深處,有著得天獨厚的藏藥材生長條件,2007年,扎村啟動整體搬遷計劃。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以藏藥材規模化種植加工作為產業援藏的突破口,協調多方資源,投入800多萬元將原扎村面臨撂荒的300多畝耕地改成藏藥材種植基地。

  由於扎村的藏藥材品質好,受到了眾多企業的青睞。第一年,藏藥材就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收入。這讓扎村群眾和援藏干部有了更大信心,他們將老扎村撂荒的耕地充分利用起來,計劃將這片山谷打造成朗縣藥谷。

  在做好產業引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援藏干部還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援藏工作的重點,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托起群眾的好日子。

  自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對口支援省市和單位先后選派七批1300余名醫療人才進藏,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七市地人民醫院,把支援醫院的技術、制度、流程和作風“帶著泥土移栽”到雪域高原。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持續不斷為雪域高原各族群眾紓解病痛,大大提升了西藏的醫療服務能力。同時,幫帶本地醫療團隊、填補大量技術空白,努力培養能長期扎根、長期服務、長期奉獻的“永不走的醫療隊”。

  為大力推進就業援藏,中央和國家機關、兄弟省市和對口支援單位等也結合自身實際吸納更多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實現穩定就業。從2012年至今,西藏高校畢業生區外就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最開始的200多人,到2021年已突破2400人,西藏高校畢業生區外就業成效逐步顯現。

  從項目援藏到人才就業援藏,再到組團式醫療教育援藏,新時代援藏工作,秉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原則,向縱深推進。

  援藏路上,沒有終點,隻有新起點。一批批援藏干部正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共同譜寫雪域高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