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縣鹽井中學:團結花開滿校園

陳志強

2020年06月01日10:55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原標題:芒康縣鹽井中學:團結花開滿校園

  在“茶馬古道、善妙之地”芒康,矗立著一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鹽井中學。

  這個大家庭由藏、漢、納西、滿、彝、侗、苗、土、回、彝10個民族組成﹔它是我區唯一的鄉村中學,上倚雪山,下傍瀾滄江畔,214國道蜿蜒繞過學校大門﹔這裡,是青年學生學習成才的好地方,是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睦共處的典范。

  鹽井中學自1975年建校以來,就有“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優良傳統。

  2003年,鹽井中學的斯郎頓珠老師在周末騎摩托車外出時發生交通意外。鹽井中學校長嘎羅第一時間派遣校車,將其送往雲南省德欽縣醫院。經過初步檢查,肋骨骨折,脊椎受傷。由於德欽醫院條件有限,又連夜將他送往大理州醫院,為他辦理入院手續,墊付醫療費。

  斯郎頓珠康復后回到工作崗位上,學校教務處給他安排最少的教學任務。由於家庭困難,學校師生紛紛主動為斯郎頓珠捐款共計8000余元,同學科的老師也主動幫他代課。

  每當聊到民族團結,嘎羅總是說:“一個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親相愛,這樣才能變得更加快樂幸福!”

  目前,鹽井中學有教學班級30個,學生1500余人﹔教職工131人,分別來自全國13個省市區,有7對少數民族通婚家庭。

  彝族教師高娥與藏族公安干警玉珠澤鄧,自由戀愛走進婚姻殿堂。婚后不久,高娥的婆婆經醫院檢查出癌症晚期。高娥主動將婆婆接到芒康縣,精心照顧。

  作為班主任的她白天要認真備課上課,耐心輔導學生,處理班級事務,工作繁忙。即使這樣也從未抱怨一句,一日三餐變著樣做婆婆愛吃的,親自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地喂。

  高娥擔心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得褥瘡,經常給婆婆換洗衣物,擦洗身體,從不嫌臟嫌累,直到婆婆去世。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一切,親戚同事都看在眼裡:“高老師真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鹽井中學以“尊重民俗,保護文化”為主體平台,將民族團結教育落實在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方方面面。

  2011年5月,經自治區教育廳批准,鹽井中學被列為“素質教育改革實驗試點學校”。學校成立了弦子舞、音樂、繪畫、書法、籃球、足球、射箭等興趣小組,為立志成才的廣大學子搭建了一個個更為理想的學習平台、發展平台。

  開課期間,陣陣悠揚的弦子音伴著同學們的歌聲,時不時從練習室傳出,吸引路人駐足聆聽。

  九年級(5)班的尼瑪是弦子舞興趣小組的一員,現在拉弦子熟門熟路。“我來自索多西鄉,很喜歡學校的特色課程。以前我不會拉弦子,來這邊后慢慢學會的。通過這個課程,我認識了很多同學,經常一起交流弦子和學習經驗,學會了很多,覺得很有意義。”

  幾十年來,民族團結的種子已深深扎根鹽井中學每名師生的心裡,化為他們的日常行為。在校師生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氛圍愈發濃厚﹔大批走向社會的學子,成為踐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排頭兵”。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